經文:馬太福音五章1-10節,路加福音十五章11-32節、十七章20-21節,羅馬書十四章17節
第一福:虛心之福
三月分開始,我們主日系列講道要查考「八福」,就是耶穌在馬太福音五章1-10節「登山寶訓」的實際內容。查考八福的時候,以下三個大前提要放在我們心裏。
認識八福的前提
一、八福是天國百姓的特徵,不是成為天國百姓的條件
第一個我們要注意的是,耶穌在講「八福」的時候,祂講道的對象是誰。「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,就上了山,既已坐下,門徒到祂跟前來。」(1節)耶穌講道的對象,是跟隨祂的人、是天國的百姓,而不是一般民眾。通常我們在讀八福的時候,都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,特別是我們讀中文聖經的時候,會以為「八福」是要告訴我們,要遵守甚麼條件才能進入天國裏面、成為天國的百姓,其實不是。耶穌在這邊講道的對象是已經在天國裏面的人,祂在這邊不是命令、不是開條件,乃是一個宣告─是一個見證、是一個陳述,說明跟隨祂的、已經在天國裏面的百姓,是怎麼樣的百姓─他們是一群蒙福的百姓。
八福這一段聖經,希臘文原文的語法一開始是先說「有福啊、有福啊,這些跟隨我的人真是有福啊!這些人有這以下的特質。」所以,如果照著希臘文的語法把八福重新翻譯成中文,大概會是這樣:
你們這些跟隨我的門徒真是有福啊!
你們是一群已經在天國裏的百姓,
你們是虛心的!
你們這些跟隨我的門徒真是有福啊!
你們是一群被安慰的百姓,
你們是哀慟的!
你們這些跟隨我的門徒真是有福啊!
你們是一群承受地土、承受產業的百姓,
你們是溫柔的!
你們這些跟隨我的門徒真是有福啊!
你們是一群得飽足的百姓,
你們是飢渴慕義的!
……
主耶穌在這裏是要告訴我們,這一群跟隨祂的人是多麼有福。
二、上帝同在,生命自然會湧出八福
第二個我們要談到的是,這些人得到甚麼福。通常我們講八福,可是有解經家說是「七福」,因為第一福是「天國是他們的」,最後一福也是「天國是他們的」,好像祝福重複了;也有解經家說是「九福」,因為「福」這個字的希臘文”makarios”在這一段聖經中總計出現了九次。其實,八福所要傳講的真正內涵,是「一種福」在生活裏面,八種不同享福的表現;是領受一種祝福,領受這個福分後,可以過一種幸福快樂的人生,因為他們是天國的百姓。
第一福講「天國是他們的」,最後又講「天國是他們的」,為甚麼?馬太福音非常強調「天國」,天國臨到這個地上,按照馬太福音的解釋,就是天國的國王、「以馬內利」的上帝要與我們同在,這是整個福的本身。它的表現是,與天國國王在一起的人,他們會蒙安慰、會承受地土、會飽足、會看見上帝、會稱為上帝的兒子,是一個福很多方面的呈現。
天國的國王要把福氣,就是祂的同在,賞賜給所有跟隨耶穌的人。「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,只在乎公義、和平,並聖靈中的喜樂。」(羅馬書十四:17)按照保羅的講法,那是一種屬靈的祝福。按照使徒約翰的講法,那就是「永生」─跟上帝、跟人、跟自己有和諧的關係,活在愛的團契裏面、活在上帝的愛裏面。
三、心對了,外在行為自然會對
第三件事情我們要注意的是,門徒怎麼領受這個祝福。最重要的不是他們做了甚麼,而是他們有正確的心態。路加福音十七章20-21節:「法利賽人問:『上帝的國幾時來到?』耶穌回答說:『上帝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。人也不得說:「看哪,在這裏!看哪,在那裏!」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裏(心裏:或譯中間)。』」法利賽人問耶穌天國在哪裏,耶穌說,不是在這裏、不是在那裏,天國乃是在你們心裏。意思就是說心態比甚麼都還重要。心對了,就可以活在上帝的國裏面、活在八福之中!
登山寶訓一開始,耶穌在見證這些跟隨祂的人因為有這些正確的態度,已經領受了耶穌的價值觀、人生觀,所以他們是有福的。從第四章13節以後,登山寶訓才開始講論天國國民的一些倫理、道德、外在的行為,他們之所以有這些外在行為好的表現,是因為他們先領受了天國國王的價值觀,就是妥拉─上帝的話進入到他們的心裏面,他們才能活在上帝的國裏面、享受這些祝福。因為這些人的心對了,所以外面的行為就跟著改變;八福的重點不在講論人外在的行為,而是在強調人內在的心態要正確。
虛心的定義
今天要傳講的,是八福裏的第一福:「虛心的人有福了!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」(馬太福音五:3)耶穌說,那些跟隨我的人、天國的百姓,他們擁有一個態度叫作「虛心」,因為他們虛心,所以天國是他們的。
承認自己赤貧,不倚靠自己
門徒的虛心是甚麼樣的虛心?希臘文最直接的翻譯是「心靈貧窮」,耶穌在這裏所說的貧窮還不是一般窮,是非常窮!是一貧如洗、赤貧的窮,像乞丐一樣窮得一無所有。耶穌為甚麼那麼強調跟隨祂的人是靈裏面貧窮的人呢?因為只有這種人才會尋求上帝、信靠上帝,也才能夠得到上帝同在的祝福。當一個人覺得自己還有一些辦法、還想倚靠自己,他是不會尋求上帝、信靠上帝的。我們真的是要心裏覺得我們完全沒有能力,才會來求告上帝。
美國有一個戒酒協會A.A.(Alcoholics Anonymous, 匿名戒酒協會),要加入這個戒酒協會,要符合十二條很嚴格的條件,其中第一條是,必須承認自己沒有能力幫助自己戒酒。通常許多想戒酒的人戒不掉,是因為不願意承認自己是酒鬼,他們總覺得自己還有一點力量,這樣的人不容易承認自己的需要,別人想幫也幫不了忙。靈裏貧窮,是知道自己有需要,而且需要別人的幫忙。
今天很多青少年父母對孩子束手無策,通常這些父母問孩子:「有沒有問題?」孩子會回:「沒問題。」再問:「需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助?」「不需要。」然後爸爸媽媽就開始生氣:「你們甚麼話都不講嗎?」孩子就會說:「有甚麼話好講?」「你們要我說甚麼?」這就是青少年。讓青少年父母最感到挫折的是,他們知道孩子很有需要、想幫助孩子解決問題,可是孩子偏偏不願意讓他們幫忙。不管甚麼樣的人,當他不覺得自己有需要,別人想幫也幫不上忙。
同樣地,當一個人不覺得自己心靈貧乏、不覺得自己有需要,上帝的幫忙、上帝的祝福、上帝的恩典、上帝的國度,他們都不可能去尋求、去領受。
知道上帝全能,倚靠祂
路加福音十五章11-32節浪子回頭的故事,小兒子離開家之後,是在甚麼時候才醒悟過來?當他走投無路、一貧如洗,要跟豬搶食的時候。「他醒悟過來,就說:『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,口糧有餘,我倒在這裏餓死嗎?』」(17節)第一個,他想到自己的慘況;此外,光是想到慘況、在外面受苦還不夠,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,他想到父親跟父親的家是多麼好,才會回頭。想要成為虛心的人,兩個因素都很重要─一方面要知道自己心裏貧乏,另一方面又知道上帝很豐富,可以去尋求祂,祂是我們最大、最深的滿足,這樣的人才會醒悟,來尋求、倚靠上帝。單單覺得自己心裏貧乏還不是真正的虛心,真正虛心的人還要懂得來尋求上帝的面,這樣天國才是他們的。
知道甚麼是「華人式」的謙卑嗎?很多時候,當別人稱讚我們的時候,我們的反應會是甚麼?「沒有啦!」「我很爛啦!」「沒有像你說的那麼好啦!」諸如此類的反應,常常在我們生活週遭出現。這種「華人式」的謙卑不是虛心,是心虛;是一種自卑、是一種自貶。而且我們很容易心口不一,雖然嘴巴上是這麼說,但是心裏卻開始沾沾自喜,覺得自己還不錯。這叫「假謙卑,真驕傲」,這不是耶穌所講的虛心。耶穌所說的虛心,是我們真正認識自己裏面不足,又知道只有上帝是我們最深的滿足,然後尋求祂。「靈裏面貧窮」表面的意思是覺得自己不足,可是更深的意思是知道上帝有多麼好、多麼棒,所以不想再倚靠自己、也知道不能再倚靠自己,想完全來靠祂,這才是耶穌所說的「門徒的虛心」。
切莫成為家裏的浪子
一個不知道天父有多麼好的人還不是虛心的人,天國離他還有一段距離;他仍然是浪子、仍然在天國之外。路加福音十五章11-32節,浪子的比喻裏面不只有一個浪子,而是兩個─一個是在外面的浪子,另外一個是在家裏的浪子。這個比喻的重點不只是在講小兒子,更是在講大兒子,大兒子是另一種形式的浪子:一方面覺得自己很好、服事父親多年、每一個命令都遵守了,覺得自己很不錯、沒有違背父親的命令;另一方面又很看不起別人,看不起他那悔改的弟弟,埋怨弟弟、埋怨父親,覺得父親對他一點都不好。31節,父親對他講一句很重要的話:「兒啊!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。」可是這個家裏的浪子完全沒有感覺,不覺得住在家裏面有多好;雖然他沒有離開家,卻仍然無法享受到父親對他的愛。這個大兒子指的是誰?路加福音十五章1-2節:「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,要聽他講道。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:『這個人接待罪人,又同他們吃飯。』」那一群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,就是耶穌在這個比喻中所說的大兒子、家裏的浪子。他們一方面不覺得自己貧窮,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很了不起、不覺得自己有需要,當然也就不會覺得上帝有多好,所以沒有辦法享受到上帝的慈愛,天國因而離他們很遠、很遠。
一個人的身體可以在上帝的家裏面、在教會裏面,但若是心態不正確、不認為上帝有那麼好,心裏面充滿了對上帝、對人的抱怨,仍然是百分之百的浪子;基督徒如果沒有活在天國的福音當中,仍然不會成為蒙福的人。
耶穌的門徒是真正靈裏面貧窮,又來倚靠天父上帝、知道祂非常好的人。天國是一份禮物、上帝的同在是一份禮物,作上帝真正的兒女跟隨耶穌,也是一份禮物。甚麼樣的人可以享受這份禮物?耶穌說,是虛心的人!一方面在靈裏面覺得自己貧乏、不滿足,另外一方面又知道上帝是他的滿足。虛心尋求上帝的人,面對上帝所賜的禮物、恩典,甚麼都不能做;惟一能做的,就是像悔改以後的小兒子一樣去接受,接受以後才能夠享受。
虛心的人是一個有信心的人。信心不是人以為的自信心,自信心很容易讓我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、別人都很差,這不是耶穌所講的虛心。耶穌講的虛心,是馬可福音裏面講的信心:「……我信!但我信不足,求主幫助。」(馬可福音九:24)虛心的人是一個有真正信心的人,就像約翰福音中所提到的信心,是一個放下自己、願意接待耶穌、緊緊跟隨耶穌、要耶穌,知道自己貧窮,而懂得來跟隨天國的國王的人─這是所有八福的基礎。有了這個福,就有了下面所有的福的表現,虛心是最基本、最重要門徒的心態。
虛心程度的兩個指標:願意禱告、捨己解決衝突
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是不是真的虛心、是不是真的擁有上帝的國?這裏要告訴大家兩個溫度計,幫助我們判斷自己是不是真正虛心的人。
一、願意禱告
第一,一個虛心的人,一定是一個禱告的人,因為他要上帝,而且會請求別人代禱,是一個願意對上帝、對人敞開自己軟弱,而來尋求上帝、尋求人幫助的人。一個不願意敞開自己、承認自己軟弱,也不禱告的人,絕對不是虛心的人。
我在準備信息的時候,就在想我有沒有碰過這樣的人、有沒有好的見證;想來想去,還是想到我的師傅─傅立德牧師,他真是一個虛心、靈裏貧窮的人。我跟他認識四十年以上、同工三十年以上,非常清楚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。以前他的脾氣真的不好,而且不是普通的不好;但是現在碰到他的人,都說他是溫柔的人。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很年輕做學生工作的時候,常常為自己的壞脾氣憂傷;不只自己禱告,也請求別人禱告,而且屢敗屢戰、屢戰屢敗。
有一次,他向當時一位舍監請求代禱,那位弟兄同時也是團契的主席。沒想到,這位弟兄竟然在某次禱告會裏面公開呼召大家:「今天晚上我們要特別為傅牧師的壞脾氣來禱告!」假如你是傅牧師,你會怎麼反應?要是我,一定會想找個地洞鑽下去!但傅牧師是一個靈裏貧窮、虛心的人,儘管這樣的事情被「公告」讓大家知道有點尷尬,但他接受大家為他禱告。一年一年過去,他退休以後一直跟我說:「寧亞,我是一個makarios,我是蒙福的,我非常蒙福。」現在別人看到他,不會知道他以前是壞脾氣的人,上帝的恩典改變他。你的脾氣壞嗎?看到他,你就很有盼望。上帝應許虛心的人有福了,所以天國是傅牧師的;上帝在他身上工作再工作,因為他有一個貧窮的心、一個願意禱告、也請求別人代禱的心。
虛心的人除了是一個有信心的人,也一定是願意捨己的人。傅牧師是一個非常願意捨己的人,如果上帝的意思跟他的意思衝突,他就放下自己的意思來接受上帝的意思。有些時候雖然他自己的想法還不錯,可是上帝說不要,他就接受上帝的意思。他每一天都活在這樣的生活裏面,他是蒙福的人。
今天我們為自己、為家庭、為國家求轉化復興,具體的做法應該如何?主禱文說「願祢的國降臨,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」,怎麼讓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?上帝的國就是「上帝的旨意臨在的範圍」,我們要願意讓上帝的意思作主、放下自己的意見來接受上帝的意見,成為一個虛心的人,讓上帝的旨意先行在我們這個人身上。求轉化復興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要注意教會有沒有保持虛心、靈裏貧窮的態度。
二、捨己解決衝突
虛心第二個溫度計是面對衝突時,會不會按照耶穌的原則去努力、去解決、去面對。今年農曆年結束後,我幾乎每一個禮拜都在面對一項事奉,叫作「使人和睦」的事奉。每一個禮拜,我都在面對同工的緊張衝突,全職跟全職、全職跟帶職、帶職跟帶職,發生衝突的人數加起來先後有十一個人。但是我看著他們解決衝突的過程,我說這群人真是上帝的好門徒;他們是真的願意體貼耶穌的意思、放下自己意思的人。面對衝突,如何完成事工本身反而不是最重要,最重要的是人;人對了,事情就會對。他們雖然害怕、雖然緊張,但還是遵行上帝的意思去面對,因為這是「耶穌的心」,我也鼓勵他們去面對。其中有一個姊妹,我跟她說:「妳愛耶穌,她也愛耶穌,所以妳們可以面對面解決衝突,沒有問題!」因為愛耶穌的緣故,所以這些人可以放下自己的意見,願意去聽、願意去和好、願意去饒恕、願意去接納;願意聽上帝、聽人的聲音,就是虛心!一個人若心裏面充滿自己的話語,很難去聽別人的意見,也不會與人和好。
一般當我們想到衝突的時候,通常經驗都不是太好;所以大部分華人教會,弟兄姊妹面對衝突,很容易就會選擇逃避。可是這些人打破頭都要去和好、都要去饒恕,過去這一個月,這些衝突都成功解決。我感覺上帝的國真實臨到我們教會,這些人很認真地保守自己的心,願意去聽,照著馬太福音十八章的教導去解決衝突。我參與在其中,感到非常的榮耀,這一群人真是耶穌的好僕人!他們真是有福!天國臨到他們,也臨到我們整個教會。
耶穌從有到無,使我從無到有
耶穌是一個完全虛心、靈裏貧窮的人。腓立比書二章6-8節:「祂本有上帝的形像,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;反倒虛己,取了奴僕的形像,成為人的樣式;既有人的樣子,就自己卑微,存心順服,以至於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。」「耶穌的心」是一個願意為了愛我們,而成為貧窮、一無所有、像奴隸一樣的心,哥林多前書八章9節:「……祂本來富足,卻為你們成了貧窮,叫你們因他的貧窮,可以成為富足。」耶穌把天國從天上帶到地上,因為祂一無所有、願意放下自己的意思、願意讓上帝的意思成就在祂自己的身上。馬太福音廿六章39節,耶穌上十字架之前的禱告:「……倘若可行,求祢叫這杯離開我。然而,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祢的意思。」這是一個虛心的禱告,虛心的禱告就是「願主旨意成就」的禱告,願主不對我們讓步、好讓我們完全順服祂。
上帝第一次創造天地是從無到有的創造,第二次的創造也是從無到有的創造,是耶穌所做成的─耶穌為我們成為「無」,好叫我們得到「有」。今天我們要經歷天國臨到、經歷新的創造的神蹟,一定要從「無」才會到「有」,一定要先當nobody,才會成為somebody。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:「若有人在基督裏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。」若我們得到天國國王的心,願意捨己、遵行上帝的旨意,我們就會擁有新的創造,很多神蹟會出現,天國會臨到我們。「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,只在乎公義、和平,並聖靈中的喜樂。」(羅馬書十四:17)上帝應許要讓我們在跟祂、跟人、跟自己的關係當中有平安,平安喜樂的生命會臨到我們,我們會病得醫治、罪得赦免、得到很多祝福。上帝在我們身上要從「無」造「有」,若我們一直裏面充滿「有」,就沒有辦法得到上帝的創造、沒有辦法活在上帝的國裏面。
結語
一個虛心願意捨己、遵行上帝旨意的人,擁有耶穌的心,天國是他們的,並且他們會得到安慰、會得到產業地土、會得到屬靈一切的滿足(包括物質的滿足)、會被憐恤、會遇見上帝、會被稱為上帝的兒子,因為跟隨耶穌就是「像耶穌」。耶穌來,把天國從天上帶到地上,祂要創造很多的神蹟,其中一個是使人和睦─使人跟上帝、使人跟人和睦。所有一切的豐富祝福都在基督裏,擁有耶穌的心會帶領我們進入天國,享受天國一切的祝福,成為一個有福的人。「虛心的人有福了,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」有這種態度就會有接下來一切福氣的呈現,這是進入上帝的國、享受上帝的國最重要的心態。(2012.3.4‧主日信息)
● 問題與討論
①你有沒有表現出「華人式謙卑」的經驗?透過今天的信息,現在面對別人的稱讚,你會用甚麼樣的態度回應?
②現在有哪些事情是你容易緊抓不放、難以順服主的心意?試在小組中分享並彼此代禱。
十字架筆記:上帝透過本篇信息、本次聚會的整個過程,教導你要在甚麼事情上遵行上帝的旨意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